第一章 班级心理委员欧洲杯竞猜规则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与作用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班级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预警和援助体系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他们生活在学生之中,最容易发现问题,最容易彼此沟通。通过对遴选出的心理委员进行选拔培训,让他们对心理方面的知识有初步了解,能够识别周围同学简单的心理表现,遇到异常现象能够及时上报到学校的相关部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朋辈辅导的感染力,可以让心理委员在自助的基础上学会互助,在互助中和谐成长。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着力于两个建设:一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逐步建立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教育监控体系,目的是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断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作用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层面,即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与任职条件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竞选办法
1.竞选的意义和好处
班级心理委员同其他的班级班干部在某些地方是类似的,都是在班级为同学服务。因此竞选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和竞选班干有类似的地方。
2.选拔的过程
对那些心理健康、乐观进取、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经学生自愿报名或班主任推荐,可在班级公开竞选或者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遴选培训。
3.具体要求
(1)人员配备
每班1-2人,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而定,超过50人的班级可设置2名心理委员(一般一男一女)。
(2)心理委员的遴选标准与任职条件
心理委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密切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及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特点,中心对心理委员的遴选标准与任职条件设定如下:
1)热爱心理学知识,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
2)热爱同学,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学习成绩良好(包括良好以上),保证其学有余力担当此任。
4)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7)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人乐观开朗,能够做到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8)能够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密原则。
4.心理委员的选拔程序
(1)自荐方式
1)个人填写《心理委员报名表》,并参加班级干部竞。浜笊辖恢行纳蠛耍
2)中心根据报名表,结合心理委员的基本要求进行审核;
3)中心将审核结果反馈到年级、班级,并进行公布,正式确定。
(2)学生、老师推荐方式
1)参加班级干部竞。裳、老师写好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包括被推荐人姓名、性别、学院、年级、班级、性格、爱好、个人意愿等基本信息,再上交中心审核;
2)中心根据推荐信,结合心理委员的基本要求进行审核;
3)中心将审核结果反馈到年级部、班级,以及在心理辅导室网上公布,正式确定。
(3)心理委员确定后由中心存档备案。
第二章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一、心理委员的工作守则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等不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遵循职业道德。心理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戚、恋人或朋友泄露,特殊情况可向心理咨询老师请教。
由于心理委员从事工作的特俗性,在具体工作上有别其他班干部,因此心理委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对同学的心理资料保密,心理委员不能将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告知其他同学。(2)不宣传有关个人心理隐私的资料。中心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的资料,会涉及典型案例,这种案例如果传播或讨论,会对心理问题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至效仿。(3)在中心帮助老师工作,该知的知,不该知的不打听。
第二条: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工作。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分男心理委员与女心理委员。其中男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全班男生心理问题工作,女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全班女生心理问题工作。但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男心理委员与女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最终以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准。
以下所论及的“心理委员”除非特别说明,一般都包括男心理委员与女心理委员两类。
第三条: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学生心理变化动态。观察记录的内容严格按《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本章第2节的“日常事务”(即常见心理问题)与第3节的“应急事务”(即应急心理问题)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不夸大、不引申,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而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实时销毁。
第四条: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急心理问题应按规定程度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分两种:一是口头汇报;二是书面汇报。。
第五条:心理委员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报告时间为一周一次,一月一汇总。
为了简化手续,“零报告”制度可以“不上报”的形式,就是指心理委员不必逐周把“常见心理问题”和“应急心理问题”为零的结果向中心汇报,但心理委员自己一定要做好每周记录,并且应在月底把“零报告”结果向中心汇报一次。
第六条:心理委员对“应急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即时报告”制度。原则上要求心理委员把本班发生的应急心理问题及时向中心报告。当心理委员与中心老师因故联系不上时,心理委员可以直接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及时联系。同时,由心理委员补交相关的书面汇报材料。
第七条:心理委员在面对本班同学向心理委员本人提出的心理援助时,应严格按培训中讲述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咨询技能进行。在超出自身的干预能力范围时,心理委员应及时向有关同学建议转介到中心,由专职教师对其进行疏导和干预。
第八条:心理委员协助中心做好一年一度的全班同学的心理建档工作。
第九条:定期收集本班同学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院部心理辅导站)寻求专业解答。
第十条:对需要做心理测试的同学进行集中登记并与中心取得联系。
第十一条:组织开展全班性的其他相关心理活动。
二、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心理辅导教师是指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由于心理工作的特殊性,中心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保密原则。心理辅导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到的学生隐私不得向任何亲戚或朋友泄露。
第二条: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委员提供的书面汇报材料要谨慎欧洲杯竞猜,在学生毕业后及时指导所有书面汇报材料进行集中销毁。
第三条: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委员提供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信息要实行专人欧洲杯竞猜。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所有信息不能列入学生考评指标。
第四条: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对心理委员的产生进行考察,并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进行监察。
第五条:心理辅导教师把心理委员汇报的“常见心理问题”结果在每学期期末(或在下学期开学初)汇总一次。
第六条: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委员汇报的“应急心理问题”应及时适当实施干预。
第七条:做好一年一度的新生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
第三章 心理委员的培训
经过心理委员的遴选后,班级心理委员的人选还只是得到了初步确定。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委员的产生,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心理委员培训这个重要的环节。
班级心理委员本身也有着普通学生的角色,既有与他班干部一样的工作角色,同时也担任着发现和开导同学的心理问题的责任。所以,在班级心理委员上任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对心理方面的知识有初步了解,能够识别周围同学简单的心理表现,对于异常现象能够及时上报到学校的相关部门。
(一)培训目的与要求
1.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目的
针对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培训,其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1)初步了解中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现状。
(2)获取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素质知识。
(3)掌握与班级同学进行心灵沟通的技能。
(4)明确自身的职责:概括起来十六个字:“了解现状”“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明确职责”。
2.具体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要求有如下四个方面:
(1)经过培训后,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总的了解,特别是对本校学生特点有较准的了解。
(2)经过培训后,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心理素质的评定指标等有正确理解,特别是,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标准来对班级同学或周围人员进行科学评判。
(3)经过培训后,能够较好地与班级同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他人愿意与自己交友,畅抒自己的个人情怀,诉说心中不愉快的情绪,或能够主动接近同学,及时发现并化解笼罩在同学心中的阴云。
(4)经过培训后,能够对学校规定的“心理委员职责”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二)培训内容
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只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心理学知识培训,使班级心理委员了解基本的、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扩展知识面,增进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第二部分是技巧性培训,目的在于心理委员熟练掌握基本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洞察能力,增强责任感。
1.心理学知识培训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人格完整、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适应能力强、能悦纳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2)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1)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不适
(2)学习焦虑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3)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疑惧
(4)追求自我理想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2.技巧性培训
(1)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由于心理委员担任着整个班级同学心理的观察和简单的疏导,所以心理委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
(2)了解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班级心理委员只是学生心理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对于发现班级同学的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心理人员,特别是发现重大问题后,就需要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及时向院部心理辅导站和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反馈。这就需要班级心理委员能够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情况及专兼职老师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3.继续培训内容
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不是一次完成的,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欧洲杯竞猜者角色,需要不断地进行继续培训。
心理委员的继续培训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按年级进行的继续培训;
第二类:按问题进行的继续培训:人际关系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等;
第三类:按深度进行的继续培训:包括心理委员的初级咨询技能、高级咨询技能
第四章 班级心理委员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手册
一、日常事务
心理委员的日常事务主要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班级同学中表现出的一些基本心理问题症状进行观察、发现并适当干预。具体内容可以从两方面阐述:一是以“综合项目”为体系的日常事务内容;二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日常事内容。
(一)以“综合项目”为体系的日常事务内容
1.自助和自我教育
班级心理委员必须能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心理辅导室举办的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如心理委员大会、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新老干部交流等)。经过学习后,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学习心理辅导技术,同时心理委员还应该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
2.观察和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保持与班级同学的良好沟通,观察同学的情绪和行为举止,积极关注班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心理委员作为班委的一员,与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寝室长保持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架起“桥梁”,对防止心理问题加重和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起到重大作用,成为学校整体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有效地加固心理卫生防御系统。
心理委员应及早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心理辅导老师,寻求确认途径。在不能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寻求其他方法,以免情况恶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
3.联络:在班级同学与院部心理辅导站之间起联系作用
心理委员的联系方式有多种:媒介联络和直接联络
媒介:电话、网络邮件、QQ等形式。这种方法往往比较及时,便于较快处理同学的问题。
直接联络:心理委员直接向心理辅导老师面谈班级事宜,也可以按每个月固定时间来联络心理辅导老师。
4.助人工作
(1)为同学提供学校心理服务的信息。如:学校心理服务部门、心理咨询工作对象和内容,转变同学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咨询室的具体位置、咨询电话、预约时间、咨询老师的基本情况、心理测试内容、团体培训的项目、学校心理活动计划、心理网站及网上留言、宣传窗与宣传栏等。
(2)运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问题。心理委员要跟班级同学保持良好的交往和交流,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观念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去。如果需要心理老师的帮助,可以帮助预约或者陪同到咨询室。
(3)如碰到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而心理老师又不在学校或学生拒绝见任何老师,心理委员可以根据心理咨询老师的手机等媒介物质对问题同学进行有效的开导。
5.参与全校性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在每学期举办的宣传周或大型活动中,班级心理委员要积极参加并发动班级同学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心理委员需将活动内容传达给班级,对活动有新的创意和建议可及时提供给相关的负责人,并主动到现场配合活动的展开。
需要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参加活动的,心理委员需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并协助活动组织者维护现场秩序。
6.配合学校组织班级心理卫生活动
心理委员应该在班级宣传心理知识,积极向本班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重要活动求保留照片、活动文字记录、活动原始资料、总结等,经整理后交或不心理辅导站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进行统一欧洲杯竞猜和保存。
7.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中心每年会组织进行新生心理测试,并分院系建立心理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委员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和数据录入,也可以自己做实践调查或学习性研究;另一方面,对学校BBS论坛话题进行调查,在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座谈或问卷发放全面了解情况。还可以参加教师课题,成为教师科的研助手。
(二)以“常见心理问题”为中心的日常事务内容
面对同学产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委员应选择适当时机及时建议有关同学接受中心专业老师的咨询与治疗。“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躯体化
躯体化,通常是指无病因的躯体疼痛或疲劳症状,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内心存在情绪障碍时,会因此备感焦愁不安而难以解脱。这种内在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适当的释放,就很有可能转化为外在的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出现一系列的病痛与不适。这种焦躁和压抑越重,身体上的反应也就越明显,而一旦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身体上的不适也就不治而愈了。
2.焦虑
焦虑,即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同时还有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焦虑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形式。
广泛性焦虑症状特点: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而且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不相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头晕、多汗等)、运动性紧张(如搓手顿足、不能静坐、面肌或手指震颤)和过分警惕。广泛性焦虑症又称为慢焦虑。
恐惧发作的症状特征点:反应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濒死感或失控感,并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3.抑郁
抑郁是一类以心境(情绪)失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抑郁的特点: “懒、呆、变、忧、虑”
懒——无故疲泛无力,自觉懒散无能,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作业或家务亦懒于应付;
呆——精神活动异常迟钝,患者病后动作减少,行为不敏、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自我感觉很差,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以前。
忧——情绪低下,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无活力,无愉快感,心情压抑,沮丧,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
虑——多思多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自责自卑,坐立不安等。
抑郁的特点有一定程度上表现在生理变化方面,如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腰酸悲痛等身体不适。
4.自卑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自我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我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
5.社交退缩
社交退缩: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社交对象或社交场合的恐惧畏缩,不敢与他人接触交往,并由此使自己正常的日常社会交往活动都不能顺利进行,属于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之一。
6.社交攻击
社交攻击: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进行语言方面的诋毁或行为上的伤害,同时使自己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恶化。
7.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包括:一是性别认同障碍或性身份障碍,即性别转换症。二是性取向障碍,即同性恋。三是性偏好障碍,也就是性欲倒错,主要表现为性对象异:托月惴绞揭斐。包括露阴癖、窥淫症、挨擦症、恋物症等十余种变态行为。
8.偏执
偏执,常指偏执型人格或妄想型人格。
行为特征: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爱妒忌,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爱说人家的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于实,同时有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遇到问题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9.强迫
强迫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础特征的一类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患者往往还存在社会功能损害,学习和职业能力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使患者痛苦不堪。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而且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思想、表现、情绪或意象,患者很想摆脱,但又为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主要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联想等。
强迫行为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患者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以强迫检查、强迫清洗等最为常见。
强迫症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主观上有强迫的体验;二是患者认为自己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没有意义,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有意识的抵抗并实施抵抗行为;三是有症状自知力,因强迫与抵抗强迫之间的强烈冲突而痛苦,所以寻求治疗。概括起来就是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冲突导致焦虑和痛苦而求医。
10.依赖
依赖主要包括药物依赖、酒精依赖、情感依赖、互联网依赖等。
11.冲动
冲动障碍又称为冲动控制障碍。它是一类不受自我控制而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心理障碍,这些行为通常为社会规范所不允许或对自己与他人造成伤害时快乐的人,在行为之前常会感到压力、激动与亢奋,在行为时会感到快乐、满足与轻松,而事后多少有罪恶感与抑郁情绪。
12.精神病倾向
精神病分很多种,其中精神分裂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S刑厥獾乃嘉、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和多样,常见的如思维怪异、情感淡漠、活动减少、退缩、幻觉、妄想等,病人大多数自知力缺乏(不承认自己有。。
二、应急事务
心理委员的应急事务主要是对危机事件的发现与干预。心理委员发现“应急心理问题”比处理“应急心理问题”更重要。发现应急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向所在学院的心理辅导站或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汇报。
应急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自杀行为、暴力行为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急性发作。
(一)自杀行为的特点
自杀按严重程度的分类:一是自杀意识,指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二是自杀未遂,有自杀寻死的愿望,并采取了行动,但没有死亡;三是自杀死亡。指采取了有意自我毁灭的行为,并导致死亡。自杀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产生厌世心理到有自杀的念头,再到自杀的计划安排,最后才是自杀的事实。
自杀者的心理特点:(1)对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习惯于从阴暗面看问题;(2)缺乏判断力,犹豫不决,毫无主见;(3)从思维和情感上与社会隔离开,社会交往极少;(4)认识偏激,采取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5)行为具有冲动性,情绪不成熟、神经质。
(二)暴力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暴力行为的主要表现:出口悔言、羞辱或谩骂同学;用言语威胁、恐吓同学或师长;经常欺负弱势同学;用暴力解决问题;徒手或持械打人;故意破坏他人物品或破坏学校公物等。
大学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为:宣泄不满的情绪;恶意的报复;崇拜暴力、拒绝权威的心理等;诸如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个体也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三)其他心理疾病急性发作的特点
1.幻觉
外界不存在某事物而主观感知到这种事物,这种虚幻的知觉叫做幻觉。幻觉在各个感官都可以出现,如幻听、环视、幻嗅、幻味、幻触及没感受器幻觉等。在精神分裂症中,幻听较为多见。遇到这种情况心理委员立即向院部心理辅导站汇报。
2.妄想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妄想的分类: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等。
妄想的具体特点:(1)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依据,但患者坚信不疑,不能以亲身经历所纠正,也不能为事实所说服;(2)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关系;(3)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4)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患者的妄想内容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
3.躁狂
躁狂,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
躁狂症的主要表现特点: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所谓的“三高”症状,有时会出现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莽撞,这些症状表现持续一周以上,考虑为躁狂发作。
4.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人格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各行其是,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话阄抟馐墩习椭悄苷习。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生活懒散、孤僻、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常被误认为是思想问题而不予以重视。中晚期出现表情淡漠,思维联想、逻辑性障碍,思维和言论前后矛盾,妄想、自我、固执、妒忌、情感淡漠、无动于衷、不言不动、不吃不喝或急躁、喜怒无常、胡言乱语、幻觉、幻听、幻想甚至六亲不认,做出不知羞耻或违法行为等。
缓慢起。缙谥⒆炊辔愿窀谋浼袄嗨粕窬⒅⒆,如性格反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好无端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或无故恐惧。部分病人表现为头痛、失眠、情绪不稳、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
急性发作时还会突然表现出怪异行为,如随地大小便、自言自语、怀疑他人陷害自己、对他人破口大骂甚至以过分手段打击报复同学等。
当出现类似以上述表现时,心理委员应及时按规定上报,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5.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硐治锤闯鱿智椅薹ㄔち系木址⒆。发作时病人体验到强烈的恐惧和身体的极度难受。
以下症状中同时存在四种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惊恐发作:
(1)心悸、心跳猛烈或心跳过速。
(2)出汗
(3)震颤或发抖
(4)感觉气短或有窒息感。
(5)感觉咽喉部有阻塞感。
(6)胸闷胸部难受。
(7)恶心或腹部不适
(8)头晕,感到站不稳或坐不稳,头部发飘,晕倒。
(9)有不真实感或害怕会发疯。
(10)感到自我失控或害怕发疯。
(11)身体各处感觉异常,如发麻、蚂蚁爬、针刺感等。
(12)寒战或潮热感。
惊恐发作可以发生在任何焦虑障碍,因此又可称为急性焦虑症。
心理委员在对同学应急心理问题进行观察时,可以从上述常见突发性心理障碍的一些主要症状表现入手,上面简要列举了“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与“惊恐障碍”等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表现仅供心理委员在正确人别“应急心理问题”时参考。
三、其他选择性事务
除了必须做好上述“日常事务”与“应急事务”外,每一个心理委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与能力来设计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务。如:
为班级同学过生日。
设班级心理图书角。
开展心理健康小知识竞赛。
组织同学表演心理剧。
举办班级心理沙龙。
请学长在本班做经验交流。
鼓励同学写心情故事。
组织同学看有关心理健康或与心理咨询有关的影片。
创建班级心理博客,并且大家共同建设。
组织同学去慈善场所,做公益事业。
组织班级团体心理培训,如“优点大轰炸”。
鼓励同学写完善自我的个人计划并坚持实施。
开节日party,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鼓励交往。
定期做心理热点研讨会,如爱情、友谊与就业等专题。
定期在班级介绍社会有志青年奋发图强的成功实例。
开展科学用脑健康生活的知识展览。
聘请部分家长和学生共同座谈等。
拍摄自己同学制作的如“心理访谈类”DV作品或排练心理剧,并在班级中播放。
积累音乐素材,引导不同个性或处在不同心境中的同学欣赏对他们有帮助的音乐。
心理委员的可选择的事务是灵活多样的,也是因心理委员个人风格而异的,同时与心理委员的积极性、精力情况等密切相关。
从心理委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心理委员这个独特的职位,如果用心去做,就能做得出色,不仅可以获取人心,收获友谊,而且助人助己,达到促进自我成长和完善。因此,心理委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干部新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应变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锤炼。
第五章 班级心理委员的评价、考核与激励
为了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委员所做的工作开展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委员个人发展的评价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必须接受考核,而考核是建立在评价基础之上的。具体包括心理委员个人发展的评价、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和优秀心理委员的评价标准。
(一)心理委员个人发展的含义
心理委员个人的发展是指从担任心理委员开始后,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过程中的身心成长和变化,包括心理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心理委员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由心理委员的工作特点决定的。第一,心理委员从事的是心理工作,是心灵使者,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能够自助,要有心理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心理委员要有凝聚力,要有人格魅力,要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第三,心理委员是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宣传的基础骨干力量。
(二)心理委员发展的内容
心理委员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知识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
心理知识的发展:危机干预的知识、心理健康的知识、心理咨询的知识、团队欧洲杯竞猜的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能力的发展: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探索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咨询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水平,乐观、善于控制情绪、助人、奉献、悦纳自己、善待他人、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三)心理委员发展的评价
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心理委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1.心理知识发展的评价
大一掌握的心理知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心理咨询的初步知识、常见心理问题和应急心理问题的知识、危机干预的程序、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环境适应应对知识。
大二、大三、大四掌握的心理知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压力欧洲杯竞猜、生涯规划、团队拓展和朋辈交流等知识。
2.能力发展的评价
大一发展的能力:适应能力、宣传能力、组织能力。
大二、大三、大四发展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咨询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帮助他人的能力。
3.人格发展的评价
大一:培养乐于助人、奉献的人格。
大二及高年级:培养乐观、善于调节情绪、悦纳自己和善待他人的人格。
二、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
对心理委员评价有三种不同的评价: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心理委员班外工作评价以及心理委员社会性工作评价,其中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是核心评价内容。
(一)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出发因素”“心理问题的表现症状”等。
2.学校心理援助资源的介绍
能准确地把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信息向学生推荐,向全班同学介绍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空间位置、预约方式(联系电话与电子邮件等)、可接受的心理咨询事项等。
3.及时发现班级内同学的心理困惑
心理委员能对本班同学学习情况的变化(如考试失利等)、情感变化(如失恋)、人际关系变化(与宿舍同学有分歧、同老师有冲突、与家庭成员的恩怨、与社会上某些成员有过结等)以及学习与生活的不适应等都能有所记录,并从中发现一些有问题症状的学生,为早期干预打下基础。
4.干预班内同学的心理问题
心理委员在发现本班同学心理问题后,能恰当运用自己在培训所学心理技能与知识对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使同学的心理不愉快的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及时摆脱消极状态。心理委员要及时观察自己所干预的结果,准确评估,如有异常应及时向专业教师或心理教育机构转介。
5.向心理教师转介班内个案
一个优秀心理委员不仅会干预,而且还能准确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把自己干预能力所不及的个案及时向心理专业教师转介,从而确保该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保证。
(二)心理委员班级工作的评价方法
1.来自心理委员的自评
心理委员自评报告通常可分为两个方面:
(1)心理委员个人成长的自评
心理委员应注重个人心理知识的积累、个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评级的要素。
(2)心理委员助人行为的自评
心理委员是否帮助过本班的同学,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学适应困难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生活困难的学生、自信心低下的学生等。
2.来自班级同学的评价
来自班级同学的评价具体也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班级同学对心理委员在班上开展心理活动的情况及其效果的评价;二是由班级同学对心理委员在自身心理工作水平上进行一定的评价。
3.来自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
班主任或辅导员对相关心理委员的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应该占一定的分量。
4.来自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的评价
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评价包括两份面:一是心理委员接受培训时的表现与成绩;二是心理委员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有突出成绩。把他们的培训考勤记录与危机干预记录信息纳入到心理委员的考评中。
(三)优秀心理委员的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需要每年评选优秀的心理委员,评选的标准建立在心理委员的个人发展评价和工作表现基础之上,具体包括:
1.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热情、积极、乐观态度,抗挫折能力较强。
2.乐于主助人、乐于奉献,服务同学,人际关系良好。
3.能够主动学习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有充分认识,能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从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业务水平,善于创新,从实践总结经验。
4.及时发现,关注、关怀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应工作(如开展心理沙龙、朋辈心理辅导、主题心理班会等)。及时推荐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到心理辅导室面谈咨询。
5.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有关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同其他班干一起组织班级心理测试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工作有较好的计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6.积极发现有重大心理变故和行为异常的同学,处理得当,有效维护校园环境稳定。
(四)优秀心理委员的奖励
对于符合优秀心理委员评价标准的学生,学校依照实际给予一定的加分和奖励,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也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
终审人:huasheng